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陶行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三重境界From “Natural Being” to “Self-Awareness” to “Self-Actualization”: The Three Stages of Tao Xingzh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al Thought
周洪宇,曾嘉怡
摘要(Abstract):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先驱者,其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过程呈现出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三重境界,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自在阶段(1891—1905),陶行知在徽州文化、家教传统和蒙馆、经馆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吸收内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自觉阶段(1906—1916),随着主体意识的逐步觉醒,陶行知开始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理性思考。自为阶段(1917—1946),随着主体意识渐趋成熟并外显于行动,陶行知为了适应世情、国情和教情的深刻变化,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陶行知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三重境界,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有助于为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和实践样本。
关键词(KeyWords): 陶行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三重境界;阶段特点;自主知识体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理论内涵、指标体系、国际比较与建设路径研究”(24&ZD17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21JZDW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周洪宇,曾嘉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01页。
- (2)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陶行知先生纪念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610—611页。
-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91页。
- (4)童富勇、胡国枢:《陶行知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页。
-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0页。
- (6)余子侠:《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 (7)周洪宇、刘大伟:《陶行知年谱长编》(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67—68页。
- (8)周洪宇:《陶行知与基督教》,《安徽史学》1991年第4期。
- (9)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47—248页。
- (10)余子侠:《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第47页。
- (11)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33页。
- (1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39页。
- (1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39页。
- (1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39页。
- (15)周洪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56—257页。
- (1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89页。
- (17)周洪宇、刘大伟:《陶行知年谱长编》(第1卷),第93页。
- (18)周洪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第257页。
- (1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2卷),第33页。
- (2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2卷),第34页。
- (21)朱泽甫:《陶行知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4页。
- (2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08页。
- (2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08页。
- (2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08页。
- (25)董宝良、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学说》,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75页。
- (26)周洪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第101页。
- (2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3页。
- (2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3页。
- (29)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571页。
- (3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第44页。
- (31)周洪宇、曾嘉怡:《生活教育社的源头追溯及其历史意蕴》,《教育学术月刊》2022年第8期。
- (32)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第171页。
- (3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页。
- (34)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第43页。
- (35)周洪宇:《陶行知画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01页。
- (36)苏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3年,第133页。
- (3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95页。
- (38)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第44页。
- (39)王文岭:《人民至上:陶行知的立场与方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42页。
- (40)周洪宇:《陶行知画传》,第112—113页。
- (4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7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594页。
- (42)周洪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第75—76页。
- (4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518页。
- (44)周洪宇:《陶行知画传》,第140页。
- (45)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8页。
- (46)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第44页。
- (4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08页。
- (48)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8—9页。
- (49)周洪宇:《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第45页。
- (50)皇甫科杰:《本土再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原创性》,《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2期。
- (5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00页。
- (5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301页。
- (5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页。
- (54)田正平:《底色·基石·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教育家的影响》,《教育研究》2024年第3期。
- (5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