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伍鹏辉;
高校专业调整是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家开展教育宏观治理的重要战略措施。研究对2014—2023年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数据进行梳理,实证探析高校专业调整的驱动因素和变迁逻辑。研究发现,国家战略规划与市场人才需求推动着高校专业调整,高校倾向于备案或审批那些与国家教育事业战略规划相关联以及人才市场中就业率更高的专业。专业成熟度是影响高校专业调整的因素,专业成熟度高的专业容易发生调整。另外,不同学科在应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时呈现出差异化表现。
2025年04期 No.260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程少波;陈晨;鲜兰;
效能评估是教师资格制度持续优化与动态完善的关键支撑,在效果、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涵盖多学科理论基础,既发挥着制度监测与优化的本位功能,也承载着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功能,更承担着提升制度证成力与公众信任度的衍生功能。指标体系是实施效能评估的技术前提,围绕“制度设计”“实施执行”“结果效能”“社会影响”“可持续发展”五个一级指标构建教师资格制度效能评估体系,充分体现了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公平性原则。为确保教师资格制度效能评估工作高效实施,应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严格遵循“评估准备—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发布与反馈”的闭环流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估组织机制,推动指标体系动态更新,并健全评估结果的反馈与政策转化机制,从而推动教师资格制度的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
2025年04期 No.260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孔令帅;王超;
人类世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处于多重危机交汇之中,面临资源短缺的生态危机,面临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双重冲突的伦理危机,面临生态保护与发展权力之间的实践危机。教科文组织提倡未来教育实践要以生态为导向,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推动全球教育的变革,以开发绿化课程为载体推动学习内容的更新,以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型,以全机构方法为途径推动教育时空的重构。生态正义是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连接点。未来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需要实现从人文主义到生态正义的发展理念转换,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集体主义的发展伦理转向。在此过程中,中国要努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促进者和建设者。
2025年04期 No.260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祥云;周志强;王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厘清演变背后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基于国家阶段性发展目标视角揭示了这一内在逻辑:特定时期学前教育财政制度安排内生于实现该时期国家发展目标的公共需求及其所需的制度环境。基于这样的理论逻辑,考察国家阶段性发展目标演进与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关系发现:从为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免费的单位福利供给解放妇女劳动,到为实现总体小康以市场供给为主填补财政退出留下的缺口,再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政府主导供给促进社会和谐,历次学前教育财政制度的调整都遵循一个不变的逻辑,即服从和服务于实现国家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公共需求。遵循同样的逻辑,进一步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制度应以满足实现国家基本现代化对学前教育的公共需求为旨归,全面认识学前教育的公共价值,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公共属性,合理划分政府间学前教育事权,强化中央和省级学前教育的支出责任。
2025年04期 No.260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