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彩平;
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首先解决研究范式这一元理论问题,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其适切选择。人类学思维范式是对哲学和人类学两个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的综合,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德育理论知识生产的思考起点、方法的整体理论框架。哲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强调理论源于人类生活与实践,是将人类生活本身作为理论的最终依据,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基本的理性立场;人类学语境中的人类学思维关注人类具体的生活与文化实践形态,重视深入现实生活和文化内部发展机制的扎根研究,为人类学思维范式提供了文化立场和方法路径。这种思维范式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有所体现,只是成熟程度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德育研究中的人类学思维呈现出寻求本土文化特殊性的朴素形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发展形态和构建生活德育论的彰显形态。在人类学思维范式下,中国德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三个方向的努力,首先要运用反思性平衡策略处理好中国德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其次是深化传统德育概念的本源性诠释,彰显中国伦理文化的人类学立场,最后要深入中国德育实践现场,提高当代德育中国问题的整体性把握,积极探索解决德育问题的中国策略。
2025年03期 No.259 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明;王天琪;黄建平;
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瘴痼疾,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长三角2024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392518份)关注基础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人力和财力投入对教师师风师德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投入对于学生动力指数的影响更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对于教育结果均有正向影响,而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则对体育素养和劳动技能水平两个指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动力指数对于学生的品德指数、体育素养、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建议合理配置教育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助力提升教育过程质量;全方位关注教育过程,重点增强学生内驱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水平,改善信息化水平的负面影响。
2025年03期 No.259 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满建宇;程晋宽;傅金兰;
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是集任职资格、专业认证、绩效问责于一体的学校领导者的综合表现性、过程性评价,是从“专业标准驱动”的校长评价走向“创新—贡献驱动”的校长效能评价,是教育强国建设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为了“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走向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已经具有现实的需求、政策导向和循证实践的研究基础。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的模型构建,以人体的机能为喻体,把“领导之心、脑、手和领导之体”作为分析框架,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学校领导者效能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价值领导、教育领导、关系领导和具身领导四个一级指标。基于学校领导者效能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PCPME模型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五个层面的评价闭环,对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者的效能评价亦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No.259 5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梁云真;王玥;
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是弥合城乡差距、驱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从教育生态学视域出发,构建了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进一步揭示能量系统对数字化转型中复杂动力机制的隐喻。通过对25位乡村学校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存在保守主义下的“技术漠视”和“功利主义”,激进主义下的“技术至上”和“城市崇拜”,师生数字素养薄弱下的“应用障碍”“技术僭越”“注意失焦”“思维惰化”,教学创新“分散割裂”和“思维定式”,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存在“类型单一”“技术焦虑”“供需错配”“路径局限”等现实困境。因此,应对焦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瓶颈问题探寻生态优化路径:一是凝聚乡村数字共识,助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二是精准培育数字素养,创建师生数字学习生态;三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推课堂教学生态重塑;四是推进“生态位”协同,补位课堂数字资源建设。
2025年03期 No.259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